1/13《留味行》台南新書分享會來了

因為旅行而寫了書,又因為寫了書展開許多小旅行。這一次,我要到台南說說話。《留味行》這本書的分享最後總是以故事換故事作結,在我講完後,總有朋友上前來跟我說他們的故事,片片段段,沒辦法拉張椅子坐下來聽,但在很短的交談時間裡都傳達了他們濃郁的情緒。每個故事只透露了線頭,但我都清晰感受到那些悸動、熱情、哀傷、困境、或是思念,再往下拉都是一串真實人生。

前陣子才去了台南,當然沒有放過眾多小吃。那幾日太陽大好,我們東奔西跑讓影子追。我好羨慕吃東西時食物透著天光的城市,肉圓米飯米粉包子都分外光亮,有著食物當有的樣貌,不像台北一切都失去了影子。這個有著老味道的地方,一定有好多故事,所以當我收到邀請時,原本已經覺得打書行程該收尾的心情又稍微揚起了。去台南走走也不錯啊,讓我再一次用故事換故事吧。台南的朋友。

時間:1/13(五) 20:00~21:00
地點:誠品台南店 B1書區舞台
http://go.eslite.com/Event.aspx?id=5333

[留味行隱藏版] 石頭城的Déjà vu

按:《留味行》出版前有幾篇文章被我抽掉,原因是找不到跟奶奶的連結,狠心就刪了。這些旅行的隱藏版,挾藏在我的心中,現在才有時間來貼。這一段是書中到貴州之前的旅程。有人看了書之後問我,是不是中間跳掉了一大段時間沒寫出來,我說是啊是啊。這是短短的一篇,廢紙簍撿回來讀著玩。

石頭城的Déjà vu

還未出發前,就曾經用手指劃過了大理、麗江,再往北走就要接近藏區,夏天去玉龍雪山,應該是件樂事。心裡想著去走走,但還沒決定。前幾年麗江旅遊尚未發達,來了許多小資文青,把麗江塑造成柔軟的高原古城。據說這裡生活安逸,民族風味綺麗,高原清涼。

Continue reading

12/12《留味行》新書分享會來了

我這輩子講最多話的時間,就是這一個月了。出書以來我好像跳上了說話課的列車,每到一站上廣播節目就與不同主持人分享故事,但因為《留味行》的故事太龐雜了,不同停靠站講的竟然也有所不同。

這趟列車近期的終點停靠站是台大誠品,新書的分享以面對面的方式劃下逗點,這次我不是面對麥克風和一位主持人,而是與大家共處一室聊聊書裡的故事,也聊聊書裡沒有寫到、被我刪去的內容。

如果有興趣,12/12晚間八點,請來台大誠品3F。我會在那裡,說說話。也歡迎大家來分享自己的故事。

冰糖糯米蓮藕速記

前幾日去了一趟南門市場買蓮藕,蓮藕一整條有三節,菜販問我要拿來作什麼,說了是「糯米藕」,她說那最好是用最大的一節。但她沒辦法截斷賣給我,說要是下次事先打電話給她,可以請藕農採收的時候,直接切最大節。哇,原來還可以這樣。比較常在超市買東西的我,開始感受到傳統市場的樂趣了。

買回來把泥土刷洗去,將較大頭蒂切開,把洗淨泡水十分鐘的圓糯米塞進蓮藕洞,邊灌邊拍打,讓糯米緊密,最後把頭蒂當成蓋子用牙籤插住。先蒸二十~三十分鐘,再水煮三十~四十分鐘,煮時水中加冰糖適量。(視蓮藕大小調整水煮時間,不然會像我一樣大蓮藕的糯米沒有全熟)

放涼後冰起來,要吃時切開淋上蜂蜜當甜點吃。
沒完成圖,因為手忙腳亂。下次再戰。

p.s. 南門市場阿萬蔬菜號 02-23940220/0933-067620

老派生日麵:雪菜肉絲煨麵

七月到了貴州,一路開拔到凱里,是遊歷黔東南的中心。那天剛好是生日,沒有想過穿著t-shirt短褲的自己竟然已經三十好幾。大事無成,還像個青春期剛過的人到處跑。這樣真的可以嗎。

自我懷疑浪潮來襲時,最好的抵禦方式就是吃。當晚跟著旅途友人決定好好吃一頓,找到了一家當地有名的「嘎嘎酸湯鍋」。他們有名的是香肉,就是狗肉,我們沒膽嘗試,叫了牛肉鍋。酸湯是由蔬菜植物自然發酵而成,牛肉筋與牛肉相當甜嫩。送上來的還有一種介於佛手瓜與南瓜之間的小南瓜,清爽非常,配上吸飽了酸湯的黃豆芽,夾帶牛肉鮮味真是好吃。

節日要用食物來標記,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生日的時候呢,就該吃壽麵。從小到大過生日奶奶必定會準備一大碗雪菜肉絲煨麵,跟爸媽買的蛋糕有奇妙的抗衡。那煨麵不是平時吃剩的雪菜肉絲煮成的回鍋麵,而是新鮮雪菜與麵條煨出的新鮮麵,一大碗擱在桌邊,大家都要吃一點才算過生日。

這麼老派的吃食,就是屬於生日的味道。

奶奶總在我還來不及規劃與友人共度的生日派對之前,就會開始問我「你生日要吃什麼好呢?我來準備….」結果就是一直到三十幾歲,每年都還是跟家人一同度過。有一度感覺我的生日不是我的日子,而是老人家藉此機會再把我當成孩子一樣寵愛,這是她的大日子。她這天有權力召集大家吃飯,說「是小葳生日啊」。我微笑地接受安排,讓出生日派對的主權,這是我對她的寵愛。

小時候孫女依賴奶奶多一點,奶奶會煮好吃的給女孩吃;到老了,奶奶依賴孫女多一點,同樣也是煮東西給女孩吃。有時候接受付出是幸福,更多的時候,付出就是幸福。看著老人為了家人忙碌的樣子,讚嘆她所作的一切,開心地把麵吃光光,老人睡前會滿足地捂好被子,像個孩子一般滿足睡去。時光更迭,親情形式看似相同,味道也一貫,只是愛的流動方向悄悄改變了。我們長大,他們變老。睡前關燈的人變成我們。

奶奶走後隔年,爸媽仍在國外,突然不用回家過生日了。一時心情感到輕鬆,當天悠閒地在工作室閒混,等著跟朋友們去慶祝。朋友們跟我去師大夜市選了一家店吃飯喝酒。終於長大了啊,心裡這樣想。沒有老人家等門的壓力,有自由的氣氛。

手機裡陸續傳來幾封祝賀簡訊,生日就這樣過去。心裡空蕩蕩的。

老人已經遠走,我們真正告別了童年。

我們長大、變老,失去孩子般任性妄為的資格。卻在各種旅途中都慢慢成為獨立勇敢的人。等到有一天夠堅強了,可以煮一碗需要耐心的煨麵,用一種老派的心情,給人祝賀生日快樂。

雪菜肉絲煨麵食譜

材料:雪菜、肉絲、筍絲、薑絲、新鮮細麵、辣椒少許

步驟:

1. 清洗雪裡紅,擰乾切細末。
2. 筍子與薑切絲備用。
3. 起油鍋小火爆香薑絲,下筍絲炒香後,再放雪裡紅、肉絲,再加一點辣椒末,炒透。
4. 將炒鍋裡所有菜料放沙鍋裡加高湯與清水,以小火熬煮,調味。
5. 將細麵放入鍋裡煮至麵條八九分熟時,轉大火略收湯汁,使湯麵略呈濃稠。

 

 

 

 

 

 

 

 

2011家務工「我要休假」遊行

第一次知道移工「我要休假」遊行是2007年12月9號,菲律賓看護Everlyn剛來家裡,奶奶要適應、年輕的外國女孩也要適應,家人們也開始想到底要如何安排Everlyn的生活,仲介都說不要放假,但這樣成嗎?很沒人性啊。那年我錯過了遊行,這個討論也沒有結論,因為遊行過後兩天,奶奶就過世了。

喪事辦完,Everlyn離開,被轉到其他工作,偶而我會傳簡訊問她狀況,她過的並不好,簽證眼看要到期又找不到新的雇主。再過一陣子仲介說Everlyn回菲律賓了,簡短的家務工人生暫時結束。我不知道那時如果奶奶繼續活著,休假的事情會在家裏引起什麼樣的討論。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過去了,家務工還是沒有休假。老實說,我沒辦法想像這樣的生活,只是很幸運的暫時脫離了需要面對這問題的現場。今年12/11「我要休假」遊行又來了,這天剛好是奶奶忌日,我會去街上幫當年沒有休到假的Everlyn走一走。

在真正的深冬來臨之前,花一個下午,多了解一點「家事服務法」。

—–

時間:2011/12/11 pm 12:30
地點:捷運忠孝復興站2號出口

行程:
12:30 集合整隊 起點:SOGO復興館前慢車道
13:00 遊行出發
13:30 抵達台北101隊伍整隊 終點:台北101旁慢車道
15:00 定點集會
16:30 活動結束

[youtube]JJPf50OjjHQ[/youtube]

[轉]書 人物-瞿筱葳拼出失落的家史

這位訪者觀察入微,我的確有一點不好意思打書。況且本格荒廢已久,沒什麼人在看,在這打書大概也沒什麼用。不過還是轉貼這則寫的很有味的開卷文章。

【中時開卷】書 人物-瞿筱葳拼出失落的家史
佐渡守(文字工作者)  (20111112)

這是一本旅人的流浪紀實,也是一段孫女追憶祖母的故事。《留味行》(啟動)作者瞿筱葳,以新世代深情率直的筆調,在書中與70年前21歲的奶奶徐留雲相偕同行,帶領讀者一起遠征北越邊境,進入抗戰時的大後方雲南、貴州、四川,再跨過半個大陸,抵達江南——有著祖母味道的故鄉。

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

總是一口大包包,帶著筆電,窩在咖啡廳一角,像正在打報告的清爽大學生。為什麼想去流浪?「因為太想念了……。」從事紀錄片工作的瞿筱葳,曾經想為奶奶拍攝紀錄片,但最後剪輯的,卻是她的告別式。「在告別式的影片中,我發現自己犯了一個錯,竟讓奶奶的逃亡路線走錯方向。這硬生生給了我一巴掌。」瞿筱葳這才發現,過去以為聽了幾百遍的故事,其實是理解得那麼少。回過神,她決定用雙腳重新經歷奶奶當年走過的每一個城市。後來,她以考察奶奶的食譜故事為題,申請到雲門「流浪者計劃」的獎助。
一張地圖、一本口述歷史、一份iPod錄音,以及記憶中餐桌上的味道,瞿筱葳上路了。如《留味行》的副標題,「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奶奶徐留雲在抗日戰爭時,發現陸路走不成,改由海路展開千里尋夫之旅。瞿筱葳循著奶奶的這條路線出發,然而才抵達中越邊境,身體就開始「抗戰」,大病一場,吐出來的全是黑水……。

走出來的一堂歷史課

翻開《留味行》,像觀賞一場文字化的紀錄片。瞿筱葳說:「過去我的工作是將腳本化為影像,現在卻必須將影像剪輯成文字。」路途中,汗臭、灰塵、油汙的年輕行腳,常伴著朦朧泛黃的老靈魂,跨越時空,影像交疊。青年旅館裡有瞿筱葳一段段短暫交會的友誼:情傷的blue、躲債的卡奴、一鍋之緣的南京姑娘、尋親的阿珊……,交疊著徐留雲70年前顛簸的際遇:一起逃難的于姐妹、流亡車隊的湯師傅、終於團圓的「下江」人瞿順卿……。

「寫書之前,我曾懷疑,誰會在意你家當時發生了什麼事?這對讀者有什麼意義?」新書出版,瞿筱葳連在自己部落格上都不好意思打書。然而歷史,也可以是用腳走出來的一堂課。例如在宜賓,瞿筱葳去探訪爺爺奶奶曾經落腳的地方,撞見前人的劫難現場。想到一場戰爭,讓數百萬人被歷史的漩渦操弄,這支龐大隊伍,彷彿在岷江口朝她迎面走來,又隨著洪流沖散。那種被歷史穿越的感覺過於真實,以至她在江邊大哭起來。

反芻祖母的私房菜餚

奶奶的過世,讓餐桌上消失了的味道,成為鄉愁。這場尋味之旅,後來究竟完成了沒有?書中瞿筱葳吃了一地換過一地,卻毫無斬獲。旅行七十幾天,最後終於在杭州的家常小館,找到貼近祖母手路的菜餚。原來她成長的味道,也正是祖母在家鄉的青春記憶。隨著旅行即將結束,那味道終於回到她手上。隨書小冊《奶奶的十一道菜》,透過味蕾開啟時光之鑰——最愛偷吃奶奶新煮的紅燒肉、悼念三叔的醋溜高麗菜、爺爺的手工蛋餃、團圓夜吃的醃篤鮮……,每一道食譜,都是一道私房故事。

旅行,是因為思念;書寫,則是一種收納。然而反芻並不容易,瞿筱葳在奶奶走後的房裡,剪接老中青三代的記憶,邊寫邊哭。書名《留味行》,留住奶奶味道的旅行,家史失落的拼圖,終於完成。特意仿舊的書封與原色瓦楞的書盒,透露出版社總編對此書的收藏意圖與偏愛。

「奶奶在世時,我的故鄉在奶奶身上,」瞿筱葳說,流浪歸來,故鄉從奶奶身上,扎根到這個島嶼上。奶奶走後關了的爐火,也因孫女的新婚,又重新點燃。

瞿筱葳曾在幾場演講中,講述這段她與奶奶一起旅行的故事。聽講的國中生揹起她的「流浪大背包」,感受流浪的重量感;也有學生聽完故事當場痛哭,還有學生興起追尋與紀錄祖父母的念頭。她對年輕學子的回應是:「無論用文字、聲音、影像,乃至於味道……,記錄不限媒介,緣份俱足,就如實去做吧。」之於讀者,她也有了答案:「如果我的書,能觸動你內心某一塊角落的感情,那也就夠了。」

開卷原址: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Book/0,3427,112011111200110+11051303+20111112+news,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