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之旅

最近有年輕朋友來信,她想以「尋根」為主題的旅行,問我一些想法。哎呀呀,我很想說,「我真的不是去尋根耶」,不過,之前也沒有想到該如何釐清,也就擱著沒寫。前一陣子才想清楚要怎麼說明,我的旅程並非由「尋根」的概念出發,而其實是一種「致敬」

好幾年前,我讀了《究竟之旅:與聖僧玄奘的千年對話》,作者重新走了一趟玄奘取經的路線,也正是這本書啟發了我去走留味之旅的想法。只是我對話橫跨的時空沒有千年,只有七十年的時光隔閡。

前些日子接受MOT/TIMES線上雜誌訪談時有這樣談到:

回來之後,許多報導將這趟旅行定義為「尋根」,我對這件事情抱有相當複雜的情緒,對我而言,「根」不是單一的,就像植物,是有很多鬚的。我排斥「尋根」的字眼,是因為這趟旅程並非在追尋中國國族的大敘事,也非追尋所謂的「中國的故鄉」,就算是同一個家族,每個人對「家」的定義也不一定相同,就像我奶奶是上海、父親是幼時居住的新竹,而我是台北,故鄉的定義是流動的,「尋根」會化約這些複雜的面向。我想要的,就只是親自走一趟我所敬愛的人所走過的路,向這位我所敬愛的老太太徐留雲致敬。

跟著味道走,沿著記憶尋找,我想探訪的不是人類學式的起源地,而是記憶構築的過往。也可能因為如此,我寫出來的地景都有點飄忽,無論台北上海新竹,所謂故鄉,也只存乎各人飄忽的記憶。這些飄忽,我不想用尋根二字化約。

尋著前人的腳步,可以跟著玄奘取經路、孔子周遊路、賴和行腳、或者徐留雲逃難之路去旅行,這才是我旅行的初衷。經過書寫、分享、問答和思考,也才讓我逐漸想清楚。

8 thoughts on “致敬之旅

  1. 我非常喜歡留味行這本書。寫到老人家的心態真是很逼真,就像看到我們周遭的這些老人家,讓人不捨得、有時又讓人不知該如何才好、有時我們也會生氣,過後又覺得很愧疚。

    在本書第168頁,第二行“民國26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人從長江口盧溝橋打進了上海”,是筆誤嗎?
    盧溝橋在河北宛平縣,和長江口不搭嘎(上海話吧!按發音寫)。

  2. 謝謝你的留言,盧溝橋和長江口的確不搭嘎,應該是寫的時候把奶奶說的一二八印象突然跑出來了。如果還有再刷會趕緊改正。

  3. 您好,我是花蓮女中的教學組長,
    自流浪者計畫中得知您的訊息,
    校內教師對於妳所書寫的留味行一書甚感興趣,
    我們也十分好奇旅行,書寫與記憶如何鎔鑄並行,
    不知是否有這個榮幸能夠邀請您來花蓮女中演講呢?

  4. 一直醞釀想為家族留下一些故事~~~影像與文字或者更多.
    在流覽與細讀妳的書後,我深深的感動~~~究竟情感的真摯
    才是作品富原創性的最重要因素,而技巧則是隨後慢慢修飾
    整理的罷.
    一點小感受,希望能夠交流,並在日後向妳請益.
    暑安.

  5. 我從小的籍貫上也寫著”上海”;奶奶(我們家稱呼為婆婆)也姓徐,謝謝妳的書讓我循著相同的氣味彷若回到了小學下課都會短暫停留吃頓晚餐的眷村(左營),又笑又感人的讀著妳的書,就好像隔壁對門的鄰居寫著民國38年前後發生的事,實在高興有這樣觸動眷村人的一本好書!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